上任50天,书玉很忙!
7月16日,宋书玉当选第六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在其就职演说中特别提到了新一届理事会奋斗目标“营收1万亿,利润2000亿”。显然,这“近2000亿的销售增量和400亿的利润增量”在当前后疫情时期显得并不简单,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宋书玉给出的答案是密集走访、调研、下市场。
1
50天连轴转:抓企业,抓产区,抓基本盘
这50天来,宋书玉理事长带队可谓跑遍了中国白酒产业的核心产区与龙头企业,酒说根据公开报道资料,整理其调研路线行程如下(截至8月28日):
7月27日,五粮液集团;
7月28日,泸州老窖;
7月29日,茅台集团;
7月31日,2020年四川白酒产业调研座谈会,成都;
8月5日,古井集团;
8月7日,洋河;
8月8日,江苏今世缘;
8月12日,2020山东酒类产业调研座谈会,济南;
8月13日,2020河南酒类产业调研座谈会,郑州;
8月14日,河南仰韶酒业;
8月21日,劲牌,2020湖北白酒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
8月25-26日,汾酒,2020吕梁产区白酒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
上述调研轨迹只是酒说的不完全统计,即使是这样:如此高密度、大强度的“连轴转”,依然反映出以宋书玉为首新一届中酒协理事会领导班子的急切与不辞劳苦,早一点下市场:离企业更近一点,离白酒产业运行的真实情况更近一点,离疫情之下承压的行业生态困局更近一点。
“平均三天”一场会,酒说在整理其行动轨迹中发现,其紧紧抓住了三类核心关键点:
一是龙头酒企,宋书玉理事长“拜码头”的首站选择了五粮液、泸州老窖和茅台,后来也相继走访了洋河、古井、劲酒、汾酒、今世缘、仰韶等酒企,显然抓住了这些龙头酒企群体,就相当于抓住了白酒产业运行的基本盘;
二是核心产区,龙头酒企背后崛起的是产区。酒说发现在调研过程中,包括遵义、宜宾、泸州、亳州、宿迁、汾阳等领导都有参与陪同,除了行政级别层面的考虑,更市场的因素在于中国这6大烈酒产区的发展既通过中酒协的平台实现了与国际层面的接轨和声量的放大,同时也利于地方政企关系的深度融合;
三是产销大省,如果说烈酒产区更多是龙头酒企所在的地市为单位的话,显然包括山东、河南、湖北等重要产销大省依然是白酒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甚至白酒产业在当地经济都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这也是调研的重要对象。
从点到线及面,显然宋书玉抓住了白酒产业发展运行的牛鼻子和基本盘,有没有,是不是行家,一出手便知。
2
下一步怎么走?宋书玉划出了这些重点!
宋书玉理事长在调研过程中多次提及并重申的是,第六届理事会明确了未来五个重要工作方向:一是要当好会员企业的“好娘家”;二是要当好政府的“好参谋”;三是要当好消费者的“好酒友”;四是要做好美好生活的创意者;五是要做世界酒业发展的引领者。
值得关注的是,宋书玉特别强调产区差异化与个性化的表达。例如其在调研鲁酒产区时强调:鲁酒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传统优势,要把芝麻香与低度浓香这两大优势发挥好,真正体现出鲁酒特色。同时鲁酒一定要有战略定力,要以品质升级为推手,在品质表达、文化表达上狠下功夫,推动鲁酒在“品质升级”为主旋律的新时代赢得新发展。
在调研豫酒产区时比较尖锐地指出:豫酒、鲁酒放弃自己的特色香型,去做自己不擅长、也没有品牌基础的酱香型白酒,无异于向黔酒举旗投降,结果也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清香天下、浓香天下到酱香引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各领风骚,一定要回归本源、坚守初心,才有独领风骚的机会。
尤其是针对许多产区面临的中小酒企生存困境的问题时,宋书玉提到了几点建议:一是从“模仿型”转向“自主型”发展,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二是要抓住酒庄等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产品的个性化与品质提升;三是从求大发展转向求精、求特发展;四是抓住产业链发展的新机遇,向产业链转型。
在当前发展的新时期,中酒协将进一步强化对白酒产业的引导与支持,尤其是与龙头酒企一起携手强化对整个产业的四类积极引导:
一是从风味和健康,自然生态与微生态实现技术创新导向。着眼于中国白酒蒸馏技术创新研究,提高风味个性和健康价值,在蒸馏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
二是全面提升品质和品牌,依托知识产权保护委员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助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中国白酒国际化、文化、品质、商品名称的统一表达,树立中国白酒规范、标准的统一形象,助力中国白酒国际拓展;
四是争取白酒酿造技艺非遗申请、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国白酒出口的产业政策支持。
3
特殊时刻的扛旗者
一定要明确一点:当前酒类产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变局,挑战与机会并存。
从经济运行大环境而言,目前正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白酒产业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烈酒品种既提出了进一步国际化的迫切要求,同时进一步强化在国内经济市场进一步作为、积极拉动消费的使命与担当;
从白酒产业发展环境而言,2020年已成为实质性的分水岭,双降成为酒企半年报的“基本盘”,在这种背景下:消费停摆,产品动销不畅,社会库存增加,全年销售收入预计下降;全国范围内“头部”“腰部”“尾部”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异较大,中小企业及原酒企业面临生存困难;在疫情的新形势下,白酒复工复产虽有序推进,却面临着物流成本提高、全国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流通,以及消费模式和场景转变带来的新挑战这些具体问题。
酒类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如何统筹?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命题,要知道政策变化对酒类产业的影响绝对是息息相关,总结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产业政策(税收、标准)的调整都会深刻到影响白酒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企业格局。除了着眼全局、统筹未来5年的路线,宋书玉代表的中酒协更在“只争朝夕”:
进入2020年,尤其是在方向不明“至暗时刻”的4月,宋书玉连发三篇重磅署名文章:《2020中国白酒之“结构”》、《2020中国白酒之“体系”》和《2020中国白酒之“方位”》,一声春雷提振产业信心;
上任之后担子更重了,这对于已经进入酿酒行业近40年的,已58岁的宋书玉而言可谓更大的挑战与考验,别的暂且不论,光是这高频次、强密度的调研放在一般人身上就受不了,是责任,更是担当;是敬畏,更是热爱。
书玉很忙,忙点好啊!正如那句话:一切云淡风轻,都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